大棚蔬菜種植管理技術——黃瓜篇(秋冬茬)
日光溫室黃瓜秋冬茬栽培,是銜接大中拱棚秋延后和日光溫室黃瓜冬春茬生產的茬口,是北方黃瓜周年供應的重要環節。這茬黃瓜所經歷的環境條件與冬春茬黃瓜所經歷的環境條件恰相反,幼苗時期是高溫季節,生長中后期轉入低溫,光照也逐漸變弱。所以在栽培技術上與冬春茬大不相同。
?
一、品種選擇和育苗
這茬黃瓜一般在8月上中旬育苗,9月份定植。苗期正處炎熱多雨,生長后期正處低溫、弱光。必須選用耐熱、抗寒、長勢強。適應性好的抗病品種,不要求早熟,強調中、后期產量。
二、整地施肥及定植
黃瓜是喜肥作物,黃瓜的產量和抗病能力與基肥施用數量和質量有密切關系,一定要多施有機肥。定植前10天整地,每畝使用泉林嘉有黃腐酸生物有機肥160~200kg或黃腐酸微生物菌劑80~100kg+泉林嘉有黃腐酸螯合肥(10-10-10-10)60~80kg+硝酸銨鈣40-60kg,撒施翻耕,精耙平整。
采用50厘米和80厘米間距的大小壟定植,膜下滴灌。苗宜淺栽,以子葉節與地面相平為宜。定植株距為25厘米,平均行距為65厘米(小行50厘米,大行80厘米),每畝定植3700株。定植后澆小水,水滲后封掩,土坨一定要與土壤緊密接觸,不能有空隙。
定植時要注意4點:
①土坨要大,以減少傷根。
②苗子大小要分開,大苗栽到溫室前部和兩頭,小苗栽到中后部,栽苗時要選優去劣。
③土坨苗要輕拿輕放,苗子放入穴后,不能用手用力壓土坨,防止散坨傷根。
④埋土不能太深,掌握覆土后土坨與埂面相平。
三、定植后采瓜前管理
1. 緩苗期的管理
從定植后到心葉開始生長叫緩苗期,這段時間要求較高的溫度和充足的水分。但在冬季這兩個條件都達不到,澆水和溫度又是一對矛盾。因此,嚴格禁止順溝澆大水,要分別單澆兩次小水,隨水使用一次泉林嘉有黃腐酸沖劑2kg/畝。水溫最好高一點,或是先在溫室里預熱。緩苗期室溫要高,力爭達到35℃,夜間不低于16℃。當新根長出心葉開始生長時,緩苗已結束,這時要選晴天順溝澆一次大水,澆水前,追施適量磷肥,如二銨每畝15-20千克,肥與土拌勻,再用土封嚴,而后澆水。這段時間以控為主,控中有促。
2. 蹲苗結束的第一水
這一水很關鍵,追肥、澆水早了易造成徒長,影響結瓜,晚了莖葉生長受到抑制。當根瓜開始膨大時,即瓜長15厘米時,是最恰當時期。隨水追肥使用泉林嘉有黃腐酸沖劑2-3kg/畝+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5kg/畝。
四、盛瓜期管理
1. 水分管理
這一時期澆水時間很重要。一般3~4天灌一次水,早春時,陰天、下午和晚上、溫度正高的中午,一般不澆水,澆水只能在晴天的早晨或上午進行。進入4月下旬以后,氣溫已高,澆水應在晚上進行,澆水還應在采瓜前進行,有利于增重和提高鮮嫩程度,而采后澆水會把秧上的嫩瓜頂掉。
2. 追肥
以速效有機肥為主,一般在根瓜膨大后開始追肥,10~12天追一次肥,隨水追肥,可使用泉林嘉有黃腐酸營養液8-10kg/畝+大量元素水溶肥(平衡型)5-8kg/畝。掌握薄施勤施的原則。
3. 溫度管理
通過保溫、加溫和通風進行調節。合理掌握揭蓋簾的時間,是防寒、保溫和提高溫室光照狀況的有效措施,揭蓋簾時間應隨季節和天氣變化而定。實行四段變溫管理,即午前為26~28℃、午后逐漸降低到20~22℃、前半夜再降至15~17℃、后半夜降至10~12℃。夜溫保持在12℃左右,最低要確保夜溫在l0℃以上。春季應早揭晚蓋,以盡量爭取光照。
4. 通風換氣
通風換氣可調節室內空氣的溫濕度和氣體狀況。冬季當室溫比黃瓜所需適溫高2℃以上時,方可開始開天窗通風。開閉天窗時,應隨著室內外氣溫的變化,由小到大,再由大到小,防止冷風直入,傷害植株。通風換氣不僅有排濕降溫的作用,而且還可排出室內有害氣體,并調節二氧化碳的含量。
5. 植株調整
當瓜秧開始伸蔓時,就要進行插架;當黃瓜出現卷須時開始綁蔓,綁蔓時,不要傷害葉片,要將葉片均勻擺布在架上,防止互相遮擋;生長過程中應及時摘除側枝和老葉病葉。當植株長至30~40節、龍頭接近溫室屋面時,可進行落蔓,一般整個生長季可落蔓2~3次。
五、結瓜后期管理
結瓜后期植株已衰老,管理上以促為主,防止早衰。要適當加大放風量,并逐漸過度到晝夜放風,降低棚溫,澆水次數也要相應減少,控制莖葉生長,促使多結回頭瓜。追肥以鉀肥為主,適當補氮。并注意多噴葉面肥。由于后期營養不良、畸形瓜??辔豆弦查_始出現,病害也隨之發生。此期,黃瓜價格也降很多,長勢一天比一天衰亡,若沒有效益時,要及時拉秧清園,翻地曬垡滅菌。
六、采收
秋冬茬黃瓜一般在10月中旬就開始采收,“頂花帶刺,刺棱明顯,瓜條鮮綠”為采收適期。采收原則是:根瓜收得早,腰瓜搞得巧,梢瓜摘得好?;喂想S時摘除,以摘小、摘了為原則。結果前期 溫室內的溫、光條件比較好,因此要重摘。結果后 期溫度低,瓜條生長慢,要輕摘。最后一茬瓜經過 短期貯藏可供應新年市場。
七、黃瓜生理障礙及預防措施
1. 徒長苗
特征為莖纖細,節間過長,葉薄而色淡,組織柔嫩,根系小,很少結瓜或易化瓜。主要原因為:光照不足或溫度過高,特別是夜溫過高。氮肥多和水分充足也是徒長的重要條件。
防治措施:增強光照、降低夜溫、控制澆水、氮肥用量及次數。
2. 僵化苗
主要表現苗矮、莖細、葉小而葉色深綠、根少且不易發新根,花芽分化不正常、不發棵,定植后易出現花打頂。原因為:肥水供應不足、溫度偏低或蹲苗時間過長、激素用量過大等。
預防措施:加強增溫和保溫,保證良好的肥水條件,避免蹲苗時間太長,避免胡亂使用激素農藥。
3. 燒根
該現象是由于育苗床肥料過多或施未經充分腐熟的有機肥,土壤溶液濃度過高造成的。
防治措施: 不要一次施肥過多,施用腐熟的有機肥;追肥時要少量多次,且要及時澆水。發生燒根后,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,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。
4. 漚根
秧苗漚根是由于苗床濕度過大,土壤中氧氣濃度較小,再加上地溫較低造成的,致使地上部停止生長發育,葉色發黃,甚至秧苗死亡。
防治措施:控制澆水量,加強通風,提高苗床地溫,中耕松土。
5. 閃苗及急性萎蔫
連續低溫陰雨天后驟晴,棚內氣溫急速回升,會使秧苗水分代謝失去平衡,失水過多,致使苗子萎蔫,若持續時間過長,葉片將不能復原,失綠干枯,甚至整株死亡。
防治措施:在通風時,放風口應先小后大,且在通風口加以薄膜遮擋,避免外界冷風直接吹到秧苗上;對于強光照射引起的日照萎蔫,可采用短期遮光,直至適應后為止。另外,還可葉面噴灑泉林嘉有黃腐酸葉面肥料。
泉林嘉有 您身邊的農技專家
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小編刪除
AGRICULTURAL SERVICE
農技服務